第(2/3)页 “打圆场”是以特定的言语去缓和紧张气氛、调节人际关系的一种善意出发点的语言行为。“打圆场”也要讲究技巧,通过下面这个事例,你会从中有所启发: 在结束对美国的访问后,戈尔巴乔夫夫妇被邀请赴白宫出席里根总统举办的送别宴会。途经一个闹市时,戈尔巴乔夫突然做了一个决定,下车向行人握手问好。保安人员怕他有危险急忙冲下车,围上前去,为怕行人口袋里有武器,便喝令站在戈尔巴乔夫身边的美国人把手从口袋里抽出来,让行人一时不知所措。这时,还是戈尔巴乔夫的夫人比较有经验,立即向周围的美国人解释说,安保人员意思让你们把手拿出来和总统握手。顿时,气氛缓和了好多,人们亲切地同戈尔巴乔夫握手致意。正是戈尔巴乔夫的夫人巧妙的打圆场功力,将一场尴尬化解。 【案例解析】 经研究表明,没有人愿意将自己的隐私曝光,若一旦被曝光,人们会因此感到难堪和愤怒。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应尽量避免涉及到别人的敏感区,避免让对方出丑,如果发生了尴尬,那就要运用恰当的打圆场手段去化解,圆场只须点到即止。 清末某知县陈树屏在张之洞与抚军谭继询关系不和的关系中就能左右逢源,巧妙将二人矛盾化解,两头不得罪。某日,陈树屏在黄鹤楼宴请张、谭二人及其他官员。座容里有人谈到江面宽窄问题。谭继询和张之洞因为五里三分和七里三分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宴席上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陈树屏知道他二人是借机发泄对彼此的不满,为了不让气氛变得更为尴尬,他灵机一动,谦虚地向张、谭二人解释道:“江面水涨就宽到七里三分,而落潮时便是五里三分。二位大人所言非虚,都是言之有理,为何还要争呢?”张、谭二人听了陈树屏的话也明白有打圆场之意,二人顺着台阶给了陈树屏这个面子。最后,二人拍掌大笑,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案例解析】 我们在生活中离不开打圆场这种行为,从客观而言,别人出丑时你去打圆场,别人会因为你的解围而感激你。从主观方面而言,自己若陷入尴尬时,给自己打圆场不仅能给自己自圆其说,还能让自己摆脱尴尬的境地。 从前,有一个做事干练的道台,他做事的方式让大小官员都为之钦佩。某日,一位洋人上街,因为有些小孩子没有见过洋人,所以就一直跟着这个洋人。洋人因此而大为恼火,拿起棍子就追打那些小孩子。其中有一个小孩子因为躲避不及被洋人打在了太阳穴上致死。小孩的家人一齐上来,要捉外国人。洋人举起棍子就是一通乱打,又打伤了好几个人。这样,激起公愤,大家合力才把这个洋人擒住。这么人命关天的大事,偏巧肇事者又是个洋人,这让官员们十分棘手。 事情移交到这位道台大人这里,他马上就将和稀泥的招数用上了。他深知湖南民风彪悍,此事如果办不好,恐怕乡绅聚众闹事。不如先把官场难事告知这些乡绅,让他们聚众去外国领事馆闹事,外国领事看见老百姓行动起来就会害怕。到这时,再由官府去说服百姓。而外国领事见他压服了老百姓,也会感谢官府。于是,他马上前往拜会几个当地有威望的乡绅,要他们齐心合力去为百姓申冤,而且还为国家争了面子。此话一出,大家都一致称赞道台是个好官。 之后,他去告知领事,如果这案子判轻了,害怕老百姓不服前来闹事。外国领事听他这么一说,一看窗外围着黑压压的人群。道台又说:“领事大人不必害怕,只要此事处理妥当,必然没事。”案子判完后,道台大人两边都落好。 这位道台观察了两面的情况后,出面打圆场,成功地化解了一场动乱。 【案例解析】 打圆场的目的就是为了息事宁人,让双方都对处理结果满意,当然要提前根据情况做好分析,上面的故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不管是哪个行业的人都要学会察言观色,学会“和稀泥”,懂得“打圆场”,无疑让你在这个社会上多了立足的根本,让你比别人多了一些优势。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同事之间,朋友之间,因意见不同而造成尴尬的气氛,这种情况该怎么打圆场呢?其实人有长短,面无厚薄。人人都有自尊,人人都要面子!有涵养的人自然懂得给别人留面子,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即使发生了尴尬,他们也知道怎样把“圆场”打好。 “打圆场”不是阿谀奉承,它是一种从善意角度出发的语言艺术。将这种语言形式的尺度把握得当,能让你化解更多的尴尬,摆脱更多不利的境地。 【聊天要点】 凡事都有诀窍,打圆场也有打圆场的学问。归纳起来,我们在社交活动中巧打圆场的学问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说明真情,引导自省 当双方为某件小事争论不休、各说一套、互不相让、纠缠不休时,无论对哪一方进行褒贬过分的表态,都犹如火上浇油,甚至会引火烧身,不利于争端的平息。因此,此时只能比较客观地将事情的真相说清楚,而不加任何评论,让双方消除误会,从事实中反省自己的缺点或错误,引导他们各自多做自我批评,使矛盾得到解决,达到团结的目的。 2.岔开话题,转移注意力 如果属非原则性的争论,双方各执一词,而这场争论又没有必要再继续下去。不妨岔开话题,转移争论双方的注意力。 3.归纳精华,公正评价 假如争论的问题有较大的异议而双方又都有偏颇,眼看观点越来越接近,但由于自尊心,双方又都不肯服输,不妨将双方见解的精华归纳出来,也将双方的糟粕整理出来,做出公正评论,阐述较为全面的双方都能接受的意见。这样,就把争论引导到理论的探讨、观点的统一上来了。 4.调虎离山,暂熄战火 的争论,发展下去就成了争吵,甚至导致大动干戈。如果双方气正旺,大有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之势,应冷静下来,当机立断,借口有什么急事(如有人找,或有急电),引当事人走开,暂时脱离争论,等消了火气,头脑冷静下来了,争端也就趋于平息了。 如你想让两个过去抱有成见的人消除前嫌,假如你的亲人突然到过去关系很坏的人而你又在场,假如你作为随从人员参加的某个谈判暂处僵局……作为第三者,你应首先联络双方的感情,努力寻找双方心理上的共同点或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一幅名画、一张照片、—盘棋、一个故事、一则笑话、一句谚语、一段相同或相似的经历,乃至一杯酒、一支烟都可能成为双方感兴趣的话题,都可以成为融洽气、打破僵局的契机。 软硬兼施,才可有效“领导”对方 交际是一个善变,没有定局的过程,它需要软硬兼施、刚柔并济。俗话说:“人无钢则不立。”但也有“木太直则折”的说法,太过强硬,会显得无情尖锐;太过软弱又容易被人忽略或被人欺负。所以,一味强硬或一味软弱都不是好的处世方法,软硬兼施、刚柔并用才是好手段。 有这样一个故事: 电器公司的杜老板是个脾气非常不好的人,有时他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动不动就向员工发脾气。很多人都认为,他的员工肯定非常讨厌他。于是,有人想看杜老板的笑话,就专门去问了员工。 结果员工小李却说:“我们老板很好,他虽然脾气不好,但也会示弱。” 据小李说,有一次老板跟他单独说事,还没说几句暴脾气就上来了,他狠狠地敲着拐杖,冲小李喊:“这个问题我跟你说多少遍了?你怎么就是记不住?” 一旁的小李很委屈,这明明不是他的责任,是老板记错了,凭什么要记在自己头上。虽然这么想,但他又不敢说。 杜老板看小李不开口,继续狠狠地批评,骂着骂着,他忽然意识到了,这好像不是小李的问题,于是赶紧停了下来。 “那个小李,你看我刚才骂你骂得拐杖都弯了,你能不能把它弄直啊?” 小李听了顿时觉得好笑,赶紧走过去帮杜老板把拐杖弄直了。 “谢谢你啊,你真有力气,我刚才火气太大了。” 听到这里,小李虽然心里还是很难受,但也不至于太生气了。 小李刚回到家,一开门就看见妻子摆了一桌子饭菜,他非常好奇,平时这个点还没做好饭啊。 “之前你的老板给我打了电话,他说今天在公司批评你了,你的心情一定不好,让我提前多做些好吃的安慰你。” 听了妻子的话,小李又惊又喜,第二天上班时,他又恢复了以往的干劲儿和活力。 【案例解析】 上例中的老板虽然错怪了小李,但他毕竟是上司,有自己的威严,小李不敢挑战只能自己一个人生闷气。老板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又主动调节气氛,施与关心,如此恩威并施,小李非常受用。不但不记恨老板,还为老板的做法感到又惊又喜。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树立自己的威严,让大家对自己马首是瞻,以自己为中心。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就出现了许多“强硬派”,态度、话方式都非常尖锐,丝毫不妥协。但这样的人往往得不到大家的认可,还被认为难以接近。 人一旦有了这种不可侵犯的感觉,缺乏亲和力,就容易陷入困境,让谁也不愿意接近。 相反,有的人在平时的为人处世中轻易不会计较,常常让步,在他人眼中,他们亲和力十足,一点自己的锋芒也没有。适当的软弱是一种智慧,但凡事有度,“柔”过了就变成了懦弱。如果一直毫无原则地退步、妥协,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崇。 软、硬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两者太过都不是明智的处世之举,二者结合,刚柔并用才是上策。 就比如,生活中只用一种方法办事是很难行得通的,单一的方法存在缺陷,只有软硬兼施、刚柔并济才能把事办好。 众所周知,人都是感情动物,通常我们对他人友好、以诚相待,对方也会喜欢我们。但在交际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交际高手,有时一不注意就容易掉入他们的语言陷阱。这时,我们不妨采取恩威并施的策略,不卑不亢地跟他们周旋。 总之,只有把恩威并施的方法运用到人际交往中,才能更有效地领导他人,赢得对方的尊敬和赏识。 在使用软硬兼施、刚柔并济的手段时,可以找人来配合自己,一个强硬,一个软弱,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如此更容易发挥恩威并施的作用。 在一本写关于企业的杂志上看到过一个例子: 天衣公司接到了一笔大单子,负责洽谈业务的小赵遇到了难题,对方说要从他们公司预订2000件衣服,但价格要优惠20%,小赵当然不能答应。 于是他就跟主管上演了一出刚柔并济的好戏。 小赵和客户还在交谈,主管推门进来,态度非常强硬:“我们公司的衣服质量有保证,而且款式新颖,最多让利10%,多一点也不行。”说完,主管就出去了。 “我们主管就是这暴脾气,你别太在意。”小赵赶紧打圆场,开始用“柔”术,“不过我们公司的衣服质量确实好,肯定是畅销货,到时候你还怕没有大利润?” 就这样,在主管和小赵的“软硬兼施”下,客户没有再提过分要求,顺利签下了订单。 【案例解析】 在必要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找人唱“白脸”,自己唱“红脸”。对方会感觉“白脸”的人不好惹,必须谨言慎行;紧接着遇到“红脸”,对方会顿时感觉松了口气,非常庆幸。两者交替,很容易达成自己的目的。 总之,在交际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些人你对他好,他就会觉得你好欺负,不买账。这时,有必要转换自己的社交策略,用强硬的态度与之斗智斗勇,反而会更有效。 一味软弱,会让人轻视;一味强硬,又会树敌。只有软硬兼施、刚柔并济才能游刃有余地处理人际关系,变被动为主动,灵活地游走在交际中。 【聊天要点】 1.对方强硬,你也不能软 在交际中,不是只有以和为贵,也不是只有剑拔弩张。在必要的时候,要敢于用强硬的手段对付别人,尤其是对方触碰到自己的原则或欺人太甚时,一定要予以坚决反击。这样的人通常都是欺软怕硬,如果一味地对他们忍让,最后只会输得更惨。相反,如果你表现出更强硬的态度,通常他们都会乖乖就范,知难而退。 2.考察好对象,再决定用什么方式 还有,在使用软硬兼施的手段时,要考察好对象。如果对方占据了足够优势,或者是经验丰富的老手,最好放弃恩威并施的策略,他们很容易察觉到;如果对方经验不足,同时处于被动地位,这时刚柔并济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式,并且很容易达到理想的效果。 3.对方妥协,你也要懂得给台阶 如果在交际中,对方的语气忽然软了下来,那我们也不需要再紧绷着,甚至气焰嚣张。过分强硬只会让对方下不了台,一旦刺激到对方,很容易引起仇视心理,不利于计划的顺利进行。 对方态度变好,就说明他已经选择了妥协,之后只要慢慢说服,给足对方面子就能达到目的。没必要过分强硬,得理不饶人。 必要时,“丑话”就得说在前面 在聊天中,大都以和为贵,彼此尊重,互相体谅,尽量不说“丑话”。但在必要的情况下,我们要把“丑话”说在前面,给对方一个心理准备,让对方有所警觉。如果忽略了这些,以后出现了麻烦,就有些说不清道不明了。 很多时候,说“丑话”不是为了让别人难堪,而是提前达成“君子协议”,在彼此清楚的情况下往来。目的就是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我一个妹妹叫杜文,是一个长得非常好看的姑娘,但她的外号却是“丑小姐”,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是因为杜文在跟人交往时,有什么事都会提前说,不会等不愉快发生了之后再说。 “小文,有些‘丑话’你没必要提前说,很多时候别人听了会不高兴。”有朋友不理解杜文的行为,认为她不但多此一举,还容易得罪人。 “我不觉得那些‘丑话’有什么不好,也许不是很好听,但都是必要的大实话。”杜文认为这样才是对的。 有一次,同事家里有事,来跟杜文借车。 “小文,我家的车坏了,我想问你借车可以吗?”同事询问道。 “当然可以,你需要借几天?” “大概三五天吧,你这两天用吗?”同事怕自己借走太长时间,耽误杜文的事。 “我暂时不用,”杜文开玩笑似的说,“车子时间长了,发动机不怎么好用,使用时间长了容易熄火,你要注意点,万一误事了可不要怪我啊。” 同事早就习惯了杜文的说辞,没说下文就直接把车开走了。 同事一家开车旅游,结果途中下起了雨,路不好走,车子陷入泥坑怎么也出不来。加大油门时发动机忽然熄火了,车子怎么也打不着火。 “杜文这是什么破车啊?真倒霉。”同事一家连声抱怨,那天等雨停了他们才找人把车修好。 同事在还车时,满脸不高兴,杜文说:“我早跟你说过了,你还坚持借车,这可不能怪我啊。” 第(2/3)页